近期,靠小黑傘起家的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蕉下控股”)在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香港IPO上市。公司是在最近兩年快速崛起的戶外鞋服市場的設計商和零售商,若成功上市,其將成為中國城市戶外概念第一股。
蕉下控股的主要產品包括服裝、傘具、帽子、其他配飾和鞋履,能滿足消費者特別是女性用戶對不同戶外生活的場景需要。受益于此,公司的營收規模飛速增長,2019年至2021年的年復合增速達150%。
但高增長背后,也存在一些發展隱憂,包括盈利能力偏低,以及研發投入低、疊加代工模式后難以避免的產品壁壘低易被仿制的煩惱。根據相關糾紛信息,公司售價200余元的產品,經仿冒后僅售價30元,且這類案例不在少數。
銷售費用蠶食凈利潤
蕉下控股成立于2013年,由馬龍和林澤兩位80后創立,成立初期的主打產品為雙層小黑傘,后來逐漸將產品線擴展至防曬服、口罩、帆布鞋及配飾等,覆蓋了露營、休閑運動、城市生活、旅行度假、踏青遠足等多種場景。
根據灼識咨詢統計,在中國全年零售額超10億元的新興鞋服品牌中,按2021年零售額計,蕉下位居第一,且2021年的增速最快。
不錯的品牌力及賽道,也受到了資本熱捧。根據企查查,公司從成立至今共經歷三輪融資,最近的一次融資發生在2022年4月8日,投資方為宏祺控股有限公司、Fairy Marvel Limited(隸屬于華興資本),融資金額為4600萬美元,過去的投資機構還包括紅杉基金、蜂巧資本等。
根據招股書,公司2019年-2021年的營收分別為3.8億元、7.9億元、24.1億元,毛利潤分別為1.9億元、4.6億元和14.2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0%、57%及59%。
不過,雖然營收規模及毛利率均較高,但公司似乎并不賺錢,同期的凈利潤分別虧損0.23億元、7.7萬元、54.73億元。至于2021年“虧損”高達54.73億的原因,據分析主要在于優先股會計上可以按“負債”或“權益”兩種方式劃分,蕉下將“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歸類為負債。由于公司估值的增加,導致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增加,蕉下于2019-2021年分別錄得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0.41、0.36、55.949億元,但在公司上市后,這部分負債將自動轉換為普通股,重新分類為權益。
上述報告期內,經調整后的凈利潤分別為0.20億元、0.39億元、1.36億元凈利潤,經調整后的凈利潤率均在5%上下徘徊,仍然處于較低水平。
公司盈利能力偏低的原因,其一在于將大部分費用砸向了銷售端。從公司產品的走紅路徑可以發現其中不乏明星、網紅及帶貨博主的助推,包括李佳琦、張馨予、羅永浩、趙露思等,而這些資源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方可獲得。
2019年-2021年,公司的分銷及銷售開支分別為1.25億元、3.23億元、11.04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32%、41%和46%,其中廣告及營銷開支分別為0.37億元、1.19億元、5.86億元,三年間增長了超13倍;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0%、15%、24%。
另外,公司代工的生產模式是拉低凈利潤的另一原因。根據招股書,2019年-2021年,公司將所有生產外包給合約制造商,最后從合約制造商處采購成品,這種與合約制造商之間以銷定產的合作模式,也為公司帶來了大額的銷貨成本,期內這項費用分別為1.92億元、3.38億元、9.86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49%、42%及40%。
30元就能買到仿款小黑傘?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蕉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