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每日優鮮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為“MF”。截至發稿前,每日優鮮市值達22.74億美元(約合148億元人民幣)。
每日優鮮成立于2014年,于2015年首創前置倉(DMW)即時零售業務。此前,外界對每日優鮮的定位都為生鮮電商,但這明顯低估了它的野心。
2021年3月,每日優鮮對外講了一個更大的故事,要做“中國最大社區零售數字化平臺"。整體業務可用一個公式來概括——(A+B)x N。其中A指的是前置倉即時零售,B是智慧菜場,N則是零售云。
一路走來,每日優鮮的創業史也十分勵志。作為社區零售行業的新物種,每日優鮮剛一成立就獲得了資本的青睞,并在短短3年時間里登陸了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
雖然在創業路上始終伴隨著行業起伏帶來的不確定性,但幸運的是,在每個大的關鍵節點上,每日優鮮都做了“難卻正確”的選擇。正如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所說,“創業這個事情還是要有長期的目標和初心,經得起一些誘惑,忍受得了一些寂寞。有時候人是兩條腿,錢是四條腿。如果你人想追錢是怎么追也追不上,所以專心做事情,做出你的價值,錢追你躲也躲不掉。”
成立至今,每日優鮮獲得過多家明星投資機構的青睞,投資方包括騰訊、中金、高盛、老虎環球等。此次IPO,每日優鮮不僅獲得超額認購,現有股東中金、騰訊、美國長線基金Davis、元生、元璟也持續加碼,合計購買至多價值9000萬美元的ADS。
終局即是開始
2014年的一天深夜,在上海的古井假日酒店,時任佳沃高管的徐正和曾斌誰都睡不著覺。他們這次來上海本是要找當地的水果大佬進貨賣貨,說服對方用更高的價格賣更好的產品。陪著喝了不少酒,但效果甚微。
“為什么好東西賣不出去呢?”心情郁悶的兩個人跑到樓下便利店買了幾瓶酒,邊喝邊聊。
這時,曾斌突然來了句,“要不我們自己做一個吧”。徐正說,“可以啊”。借著酒勁,兩個人一拍即合,開始天馬行空地規劃著“新公司”的未來。
那一晚,徐正基本沒睡。“我當時就在想接下來應該做哪些事情可以把我們喝酒時暢談的東西快速做起來。”
不久,兩個人就辦了離職交接,并在2014年10月正式創立了每日優鮮。
起初,每日優鮮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打通流通壁壘,把優質生鮮的生產者與消費者更好地連接起來。當時公司的物流全部交由第三方冷鏈,消費者購買商品后次日送達。直到一次爆倉事件,讓徐正和曾斌意識到了自建物流的重要性。
那是在2015年5月,借著“吃貨節”活動,每日優鮮平臺上也搞起了促銷,一天接了將近5萬個訂單。但彼時,倉庫中每天至多只能打包四千單,許多用戶下了單卻收不到貨。
后來,每日優鮮寫了一封給客戶的情書,叫“對不起,我愛你”。由于處理方式恰到人心,每日優鮮再次獲得了消費者的信任。據徐正后來回憶,這封情書發出后,平臺第二天的訂單比爆倉前還多。
與此同時,每日優鮮也開始自建供應鏈體系,租倉建倉。而在對用戶的調研中,徐正發現,伴隨生鮮購買主體越來越年輕化,高效送貨上門一定會成為未來的消費趨勢。構建覆蓋三公里半徑的前置倉就此開始,這一模式也成為了業界首創。
關于做大倉還是小倉的問題,徐正與曾斌曾認真討論過。最終,每日優鮮選擇了可越開越密的小倉,以離用戶越來越近。不過,相比于大倉而言,小倉存在一個難題,即組織管理相對復雜。對于這一點,徐正和曾斌想的很清楚,他們將解決這一問題的方式交給了技術系統。
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對于供應鏈與技術的投入,每日優鮮極其看重。根據招股書,每日優鮮在過去三年對技術研發的投入超過10億元,1400多名員工中研發人員超過440人。根據艾瑞咨詢,在中國前置倉即時零售行業,每日優鮮的技術和智能化水平都實現了行業領先,在生鮮管理相關專利方面和技術團隊規模方面排名第一。
也正是基于對技術與算法的長期積累、優化與迭代,每日優鮮的運營效率不斷提高,履約成本連年降低,履約利潤率(毛利率減去履約費用率)也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根據招股書,2018年-2020年,每日優鮮運營費用占收入比重3年內降低了25.8%,履約費用率(履約費用占收入比重)降低了9.2%。同時期內,平臺凈營收由35億元增加到61億元。
截止2021年3月31日,每日優鮮已在全國16個城市建立了631個前置倉。按照GMV(商品交易總額)計算,2020年,每日優鮮在前置倉即時零售領域的市場份額為28%,在中國北方地區排名第一。而且,每日優鮮的平均客單價在前置倉玩家中排名最高,2020年達到了94.6元。
回過頭來看,不管是社區即時零售需求的滿足還是對智慧零售網絡技術體系的長期建設深耕,每日優鮮似乎總是能提前踩到趨勢上領跑行業。很大程度上,這要歸功于兩位創始人的“終局思維”。
徐正對于事物的思考單位通常是“五年、十年之后”。“我們今天做得這個事情,十年后有沒有價值?你需要不斷去研究終局,因為它是不確定的。但越是不確定的東西,你的認知比別人越多,才會產生勝負手,未來贏的概率才會變大。在確定性的事情上,其實跑不出差別。”
而每日優鮮聯合創始人曾斌則強調“以終為始”。“只有從終局開始想你的起點,才有可能不走彎路”。
“能打硬仗的團隊”,保持節奏勻速
每日優鮮團隊常提的一個詞叫“黑暗隧道”。不難看出,一路走來,每日優鮮切身經歷過一些至暗時刻。
2016年,生鮮電商正在經歷著野蠻生長后的第一波死亡潮,唱衰賽道的聲音比比皆是。縱使當時每日優鮮起步很快,復購率極高,但作為剛剛成立兩年的公司,彼時依舊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欣慰的是,每一次遭遇瓶頸,徐正團隊都毫不猶豫地堅持了下去。“每日優鮮這群人,真的是能去打硬仗的團隊。”曾斌感慨稱。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每日優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