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FILA、Champion……諸多耳熟能詳的國內外知名品牌,在直播間內均可以極低價格購買。百萬粉絲的“大V”,衣服號稱是外貿“尾單”,每次直播帶貨都能吸引上萬人“圍觀”。
“價格便宜這么多,會是正品嗎?”即使有人發出疑問,也總被海量“種草”下單信息淹沒。
根據線索,2021年6月,山東菏澤警方偵破一起特大制售假冒知名品牌服裝案件,共抓獲37名犯罪嫌疑人。
經初步查明,400余萬單假冒服裝被銷往全國各地,交易金額達數億元。2022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期間,該案被公安部作為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十起典型案例之一公布。
“正品”為何能被大量仿冒?
“倉庫里一眼看不到邊,全是堆積成山的仿制衣服。”菏澤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民警李靜宇說,各處工廠生產的假冒衣服被運送堆放在菏澤一處3700平方米的倉庫里,并通過網絡平臺,售賣到消費者手中。
時間回到2021年6月。菏澤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接到線索:一家網店大量銷售各類假冒品牌服裝,并在網絡平臺上定期直播。經分析研判,該網店位于菏澤市開發區一倉庫內。
辦案民警迅速摸清涉案團伙基本框架、人員分工、店鋪上新及網絡平臺直播規律,全面布控涉案人員的生產窩點、銷售網絡,并對菏澤多個目標窩點和犯罪嫌疑人進行集中查處和抓捕。
“正品”衣服,是如何一件件被仿制出來的?據犯罪嫌疑人叢某某交代,團伙先采購正品服裝,仔細按樣式比對,繼而制作仿冒的樣衣,調試定版,再把正版成衣退回去,找代工廠投產、銷售。
“幾天就能模仿出正版服裝,外觀上和正版成衣很難分辨。”叢某某說,找到和正品一樣的布料、貼標,就能以假亂真。
2014年開始,犯罪嫌疑人田某某從事假冒品牌服裝生意。他雇傭客服、庫管,通過網店及3家實體店鋪,以外貿“尾單”的名義,銷售冒牌服裝,不但成為“行業”名人,還成了網絡大V。田某某等人還采用定期更換商品名稱的方式,逃避平臺監管,增加案件偵辦難度。
田某某等人到案后,民警調取其近2年的網絡平臺交易數據,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明細涉案金額和涉案品類,順利推動案件偵辦。
網紅主播如何“收割韭菜”?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直播帶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