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自肺腑地奉勸想創業的朋友,在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之前,請不要盲目地創業,更不要去干餐飲!”
這是多位餐飲老板疫情下承受血淋淋教訓后苦口婆心的忠告。
當下,不少創業者看著空出來的黃金商鋪,位置好房租還低,再加上正好沒有工作在家閑著,就蠢蠢欲動,想“抄底”開個餐館。
但勸各位現在千萬千萬千萬不要干餐飲!
餐飲本就是個看似門檻低但水極深、失敗率極高的行業,疫情下更是高風險上再加風險!
01
不確定的疫情,
讓失敗率極高的餐飲創業更加兇險
反復了三年的疫情本以為該消散了,卻沒想到在這個春天更加肆虐。
上海餐飲幾乎全面淪陷,何時全面復工還望不到頭;北京前兩天剛摘星,沒想到不到48小時又重新掛星;其他地區也在零星復發,全國風聲鶴唳。
餐廳作為人員聚集的場所,疫情一來首當其沖,這讓風險性極高的餐飲創業更加兇險。
現在開餐廳僅僅面對疫情,就有好幾個風險因素需要考慮:
首先,假如疫情來襲,你的店在封管控區,那就直接停業,沒一個月基本開不了業;
再者,等疫情好轉解封了,也還需要一兩個月時間回血恢復;
加上新店本來就需要一段時間養。
這前前后后沒半年基本緩不過來,這還是只遭遇一波疫情的情況下,要再來個兩三波,頭更大。
就算沒在封管控區,只要你餐廳所在城市發生疫情,堂食可能就得限流70%或者50%,其實就算不限流,顧客因害怕也會減少出門,客流驟跌,要恢復得很長一段時間。
經歷三次停業的“鄭州最慘火鍋店”就是縮影。
作為一家新店,花了一個多月裝修,2021年7月18日試營業,兩天后的7月20日遇洪水停業,7月26日恢復營業,8月1日因疫情停業,經過10-12月努力經營生意回升,2022年1月再因疫情歇業……
一邊是好幾個月收入少得可憐,甚至沒有進賬;一邊卻是每天睜眼就要交的房租工資,成本一分少不了。
你確定你的資金能撐得住嗎?
而剛入行的餐飲創業者錢本來就少,可能是辛辛苦苦打工十幾年攢下來、或者是靠親朋好友借出來的幾十萬,抗風險能力往往是最弱的,就算沒疫情也經不起一絲風吹草動,門口修個路都能元氣大傷,更別提遇到疫情了。
大多數開餐館的人本想靠開店掙點錢養家糊口,疫情的不確定下,這種簡單樸素的愿望會被現實一次次爆錘,甚至直接“返貧”。
02
店鋪面臨“非正常死亡”,
堅持還是放棄的精神折磨更痛苦
不過有些創業者可能還比較樂觀,畢竟疫情并沒有全國性爆發,自己開的餐廳剛好被封控關停,這在全國960萬家餐廳總數面前還是小概率事件。
那有一個事情不得不重視,比起直接遭遇疫情,更讓人痛苦的是陷入“應該堅持還是放棄”的精神折磨中。
在市場景氣的時候,你新開的餐廳倒閉了,在傷心悲痛之余,你會承認自己技不如人,尚且能心服口服接受被市場淘汰的結局,并獲得了一堆教訓和經驗后坦然離場,這種關店可以算是“正常死亡”。
但現在疫情是不可控因素,你的店鋪要面臨的是“非正常死亡”:因為你餐廳撐不住了,可能并不是因為經營有問題,也不是項目有問題,就是被疫情影響了。
那在不知疫情何時是盡頭的當下,你得在無數個黑夜里問自己:“該堅持下去,還是放棄?
再堅持一下?每天的收入根本覆蓋不了成本,你得不斷往里貼錢“續命”,但積蓄已經快彈盡糧絕,沉沒成本越來越高。
放棄嗎?又不甘心,畢竟,幾十萬裝修買設備的錢已經投入,總想著再等等,疫情結束就能好起來,可疫情一年接一年。
于是,這種精神折磨,會讓你在輾轉難眠的深夜里,抽完一支又一支的煙,在一地的煙灰里、滿屋繚繞的煙味里,你更迷茫了。
在山東威海做了20年廚師的張強(化名)就在這種迷茫中,沒撐下去,準備關掉他的飯店。
他的店開在一條文旅商業網紅街上,開店花了接近50萬,主營燒烤、水餃、炒菜,走大眾路線的快餐,疫情前生意很火爆,回頭客很多。
但在疫情的沖擊下,一天的營業額只有五六百塊錢,連房租都不夠,愁得他睡不著覺,而房貸、孩子上學的支出已經讓他沒有再多的錢往里投了。就這樣還堅持了兩年半。
現在他終于堅持不住準備關門了,并發誓“這輩子再也不開餐廳了。”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