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新零售陣線 >> 零售業頻道 >> 正文
    大限到!美業進入巨變時刻

      “現在整個市場蕭條,五一大限后,還會更蕭條”。

      日前,面對疫情帶來的重創,有行業人士感慨,一系列新規的密集落地,將成為壓在企業頭上的又一座大山。

      按照新條例及配套文件,今年5月1日是個非常重要的節點。比如兒童化妝品標簽標識須在此之前完成更新,應在銷售包裝展示面標注“小金盾”標識以及“應當在成人監護下使用”等警示用語,并禁止標注“食品級”“可食用”等詞語或者食品有關圖案。

      此外,“老產品”還須完成資料補錄、標簽變更以及功效宣稱補充等工作。

      有人直言,化妝品行業現在正處于巨變前夜。

      01

      逾期未補錄資料

      “老產品”變“違規品”

      根據國家藥監局關于實施《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有關事項的公告(2021年第35號),在原注冊備案平臺已經注冊備案的化妝品,應當通過新注冊備案平臺,在今年5月1日前提交產品執行的標準和產品標簽樣稿、填報國產普通化妝品的產品配方、上傳特殊化妝品銷售包裝的標簽圖片。

      需要注意的是,若注冊人/備案人在上述規定時間內未完成相關事項,將面臨嚴處。

      今年3月16日,廣州市監局發布的《關于對普通化妝品備案人有關產品年度報告、平臺認領和資料補錄等事項的溫馨提示》強調,對未按要求補充備案資料的產品,由監管部門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置(詳見《大限到!有關備案》)。

      4月8日,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司在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四)(下稱解答)中再次表示,未按要求進行補充填報資料的產品,在完成補充填報之前,不得繼續生產、進口。

    圖片

    *截自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四)

      化妝品觀察搜索發現,臨近節點,部分頭部OEM企業已經完成了相關補錄工作。科絲美詩(中國)總經理助理申英杰透露,“目前資料補錄、標簽補錄都完成了,完全按照五一前補錄的界線點完成”。

      但據化妝品觀察采訪了解,補錄資料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仍是個難題。譬如產品配方,按照《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提交資料包括所有原料的含量、復配比例、使用目的等,還需要關聯原料供應商。

      化妝品違禁詞網開發人李錦聰在采訪中直言,“出于配方保密,大部分工廠不愿意品牌方繼續以委托方式作為備案人,所以一批舊平臺的歷史產品就沒法被認領,也沒法補錄配方資料”。

      此外,持續多月的疫情也阻礙了資料補錄的進程。“人都封在家里。有資料的也無法錄入,沒資料的也不知道啥時候能補齊。那這些產品就變成了‘違規品’,只好退出市場了。”國內知名護膚專家、冰寒實驗室創始人冰寒遺憾地表示。

      02

      “功效宣稱”困難多

      “保濕”受寵,“滋養”被棄

      自去年5月1日《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正式實施后,化妝品行業便正式邁入功效評價時代。按照要求,2021年5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間注冊備案的化妝品,應當于今年5月1日前按照《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要求,上傳產品功效宣稱依據的摘要。

      雖然監管層給了一年過渡期,但據化妝品觀察調查了解,企業補錄功效依據依然困難重重。

      首先,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面上很多產品并沒有實際功效,達不到功效評價要求。廣州尊伊化妝品有限公司創始人陳來成就直言,“老的美白特證申請的配方,基本上都過不了功效評價;過得了功效評價的,配方成本要比原來的增加很多“。

      其次,功效檢測周期長、成本高。以某備案服務機構的報價單為例,需要人體檢測的特殊功效價格奇高,如“防脫發”,報價高達24萬元,需耗時12-16周。李錦聰曾一針見血指出,“老品能證明功效的不多,就算能證明,也是‘醬油貴過雞’了。”

      第三,檢測機構魚龍混雜,評價方法五花八門,虛假報告泛濫成災,且收費參差不齊(詳見《亂!化妝品檢測行業一團麻》)。“檢測機構亟需規范,從源頭杜絕造假,不然最后買單的還是企業”,花西子首席科學家李慧良如是表示。

      此外,志愿者短缺也是一大掣肘。申英杰就表示,受志愿者短缺影響,目前還有十幾款產品未完成功效補錄,但會搶在五一節點前完成。

      基于此,不少產品補錄難,甚至直接被品牌無奈“放棄”。

      申英杰透露,目前市場上放棄的主要是涉及“滋養”功效的產品,主要補錄的則是保濕、修護、控油這類功效。

      冰寒也直言,補錄功效的產品中89%都是保濕功效。

    圖片

    *截自《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

      原因出在功效宣稱評價依據上。根據《化妝品功效宣稱評價規范》,“保濕”可以選擇用文獻資料或者研究數據作為功效評價的依據,操作相對容易。而宣稱“滋養”則需做人體功效評價。

      “需要做人體實驗的功效,時間長、費用高,還不一定排得上隊。而且,現在檢測能力嚴重跟不上,因此也就注定了超90%的產品無法完成人體功效實驗。” 冰寒表示。

      這一說法也得到多位檢測機構的證實。普林檢測相關負責人程立紅就告訴化妝品觀察,目前補錄保濕功效的產品最多,防脫發、滋養類檢測訂單最少,“方法少,費用高,是主因”。

      申英杰還透露了另一個關鍵原因,“目前‘滋養’功效還沒有一個相對權威的檢測方法,存在風險”。

    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美業

    ✍保賺1000萬✍保賺1000萬✍保賺1000萬
    ⚡⚡⚡關注官方公眾號:以弘大的視角→洞穿商業世界⚡⚡⚡
    搶先預訂2023年耕菑草堂百花蜜
    加V:houshan2059推薦入學☞東治書院易學班2023授課中
    新消費強國品牌TOP1000怎么申報?拉到底!
    ❤❤❤給你1天,穿越1000年,說的是哪里呢?❤❤❤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通稿、行業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






      天天影视色欲集合,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黄色电影免费片日本大片